置顶
当前位置:
首页 > 数图动态 > 行业动态 >
正文
数图动态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数图动态 > 行业动态 >
正文
数图要闻 资源动态 通知公告 培训专栏 行业动态
上海图书馆推出“妙笔生辉”年度大展,逾260件展品创下历年纪录
发布时间: 2019-11-12 浏览量:
       以年度大展的形式“晒宝贝”成为上海图书馆坚持多年的传统,2019年上图年展以“妙笔生辉”为题,集中呈现上图特色馆藏门类之一名人手稿,现场将有超过260件展品,创下上图年展展品数量纪录,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11月27日。
       茅盾多份佚稿亮相展览
       上海图书馆目前收藏手稿近9万件,且类型多样,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文献资源。此次年度展览按手稿内容与形式分为10个类别,即文稿、诗稿、译稿、论著、书信、日记•笔记、剧本•题词、科学家手稿、乐谱和画稿,对2000年以来入藏上图的各类手稿重点择要展示。
       展品中,有茅盾译稿《珍雅儿》,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茅盾存世《简爱》译稿,连同茅盾写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《批评家》,均为上图考证的从未发表的佚稿。写在废旧稿纸和药品说明书背后的老作家、翻译家高莽《我的家——老虎洞》初稿及第三稿,夏衍《林家铺子》《祝福》的电影剧本手稿,张乐平《三毛流浪记》封面设计稿、《三毛学法》画稿,丁聪《二马》插图画稿,贺绿汀《游击队歌》《春天里》乐谱手稿,朱践耳《唱支山歌给党听》《接过雷锋的枪》乐谱手稿等,都能勾起读者对经典文艺作品的回想。
       戈公振稿本失而复得
       此次展览中不乏传奇展品。一代爱国进步报人、名记者、新闻史研究开创者戈公振被侵华日军所毁的书稿《世界报业考察记》,就是在上图的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中被发现的。1927年到1928年,戈公振自费出国考察。回国后,他据所见所闻所想所得写了《世界报业考察记》一书,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。令人扼腕的是,就在他定稿准备付印之时,涵芬楼一夕之间毁于日本侵略者的轰炸之下,《世界报业考察记》也在战火中散失。
       上世纪50年代,戈公振的手稿由其后人捐赠给徐家汇藏书楼,直到2017年,上图研究人员在整理过程中发现一个扁方盒,其中包含1931年定稿的《世界报业考察记》稿本、校勘表、用于出版的插图照片,以及戈公振参与设计的封面和版式样稿等。湮没86年之久的《世界报业考察记》于是重现世间,并由商务印书馆以手稿影印和整理稿两种方式重新印行出版。上图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馆长助理刘明辉感慨,这部“炸不毁”的新闻史遗著重现世人眼前,正是手稿文献历史价值的彰显。
       空展柜静待珍贵手稿
       此次年展的展品中,71件配有二维码,参观者扫一扫就可看到、听到手稿捐赠者本人或相关人士对展品的视频、音频介绍及延伸故事。展览期间还将举办16场讲座和1场研讨会,向读者推荐一系列书目。上图副馆长周德明说,展览力图实现线上线下、场内场外、书里书外的联动,让更多读者真正走入手稿的世界,也让手稿学研究进一步系统化、深入化。
       展览现场最醒目的位置,有一个展柜是空的。年展开幕当天,作家姚雪垠之子姚海天将代表家人按照父亲遗愿,将茅盾自1974年至1980年致姚雪垠关于谈《李自成》和文学创作的48通书信捐赠给上海图书馆。对于茅盾的这批书信,姚雪垠生前极其重视,装订成册珍藏,并在用毛笔手书的前言中说:“茅公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老将之一,在新文学运动史上有杰出贡献,而他谈论小说艺术技巧的意见又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,故相信他的书信必将为后代所诊视。”这批最新入藏的珍贵手稿将当场置入展柜。据悉,展览期间,这个空展柜中的展品将不定时更新替换。

[原文出处]  http://www.chinalibs.net/ArticleInfo.aspx?id=467167
[作    者]   施晨露
[来    源]   解放日报  2019-11-09
[编    辑]  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

声明:本栏目大多信息来源于网友推荐。如果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,请告知我们,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。


上海图书馆推出“妙笔生辉”年度大展,逾260件展品创下历年纪录
发布时间: 2019-11-12 浏览量:
       以年度大展的形式“晒宝贝”成为上海图书馆坚持多年的传统,2019年上图年展以“妙笔生辉”为题,集中呈现上图特色馆藏门类之一名人手稿,现场将有超过260件展品,创下上图年展展品数量纪录,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11月27日。
       茅盾多份佚稿亮相展览
       上海图书馆目前收藏手稿近9万件,且类型多样,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文献资源。此次年度展览按手稿内容与形式分为10个类别,即文稿、诗稿、译稿、论著、书信、日记•笔记、剧本•题词、科学家手稿、乐谱和画稿,对2000年以来入藏上图的各类手稿重点择要展示。
       展品中,有茅盾译稿《珍雅儿》,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茅盾存世《简爱》译稿,连同茅盾写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《批评家》,均为上图考证的从未发表的佚稿。写在废旧稿纸和药品说明书背后的老作家、翻译家高莽《我的家——老虎洞》初稿及第三稿,夏衍《林家铺子》《祝福》的电影剧本手稿,张乐平《三毛流浪记》封面设计稿、《三毛学法》画稿,丁聪《二马》插图画稿,贺绿汀《游击队歌》《春天里》乐谱手稿,朱践耳《唱支山歌给党听》《接过雷锋的枪》乐谱手稿等,都能勾起读者对经典文艺作品的回想。
       戈公振稿本失而复得
       此次展览中不乏传奇展品。一代爱国进步报人、名记者、新闻史研究开创者戈公振被侵华日军所毁的书稿《世界报业考察记》,就是在上图的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中被发现的。1927年到1928年,戈公振自费出国考察。回国后,他据所见所闻所想所得写了《世界报业考察记》一书,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。令人扼腕的是,就在他定稿准备付印之时,涵芬楼一夕之间毁于日本侵略者的轰炸之下,《世界报业考察记》也在战火中散失。
       上世纪50年代,戈公振的手稿由其后人捐赠给徐家汇藏书楼,直到2017年,上图研究人员在整理过程中发现一个扁方盒,其中包含1931年定稿的《世界报业考察记》稿本、校勘表、用于出版的插图照片,以及戈公振参与设计的封面和版式样稿等。湮没86年之久的《世界报业考察记》于是重现世间,并由商务印书馆以手稿影印和整理稿两种方式重新印行出版。上图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馆长助理刘明辉感慨,这部“炸不毁”的新闻史遗著重现世人眼前,正是手稿文献历史价值的彰显。
       空展柜静待珍贵手稿
       此次年展的展品中,71件配有二维码,参观者扫一扫就可看到、听到手稿捐赠者本人或相关人士对展品的视频、音频介绍及延伸故事。展览期间还将举办16场讲座和1场研讨会,向读者推荐一系列书目。上图副馆长周德明说,展览力图实现线上线下、场内场外、书里书外的联动,让更多读者真正走入手稿的世界,也让手稿学研究进一步系统化、深入化。
       展览现场最醒目的位置,有一个展柜是空的。年展开幕当天,作家姚雪垠之子姚海天将代表家人按照父亲遗愿,将茅盾自1974年至1980年致姚雪垠关于谈《李自成》和文学创作的48通书信捐赠给上海图书馆。对于茅盾的这批书信,姚雪垠生前极其重视,装订成册珍藏,并在用毛笔手书的前言中说:“茅公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老将之一,在新文学运动史上有杰出贡献,而他谈论小说艺术技巧的意见又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,故相信他的书信必将为后代所诊视。”这批最新入藏的珍贵手稿将当场置入展柜。据悉,展览期间,这个空展柜中的展品将不定时更新替换。

[原文出处]  http://www.chinalibs.net/ArticleInfo.aspx?id=467167
[作    者]   施晨露
[来    源]   解放日报  2019-11-09
[编    辑]  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

声明:本栏目大多信息来源于网友推荐。如果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,请告知我们,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。


Copyright © 2024 湖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 (www.hnadl.cn)  湘ICP备14009182号-1.
网站总访问量:
今日访问量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