置顶
当前位置:
首页 > 成员馆风采 >
正文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成员馆风采 >
正文
湖南信息学院图书馆
建馆年份:1997年
联系电话:0731-84098069
电子邮件:chenjiaxin@hnuit.edu.cn
通信地址: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毛塘工业园湖南信息学院图书馆
邮政编码:410199
馆舍面积:17128平方米
纸本馆藏量:1572623册
馆藏特色:图书馆根据学校学科、专业建设及师生阅读的需求,征求二级学院、教研室、学生意见,以智能采选系统为手段,以线上线下订单为依据采购图书,形成了以文学、工学、经济学、管理学为主,其它学科为辅,多学科、多层次的馆藏体系。
图书馆简介

       湖南信息学院图书馆于1997年正式建馆,2012年新馆建成并投入使用。二十几载沧桑风雨,图书馆从萌芽到壮大再到成熟,始终坚持“读者至上,服务育人”的理念,不骄不躁,一年一台阶,走出了一条既符合校情,又顺应时代,更切合读者需要的康庄大道,为万千学子插上腾飞的翅膀,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坚实的保障。

       图书馆馆舍面积1.7万平方米,阅览座位3748个,设有流通阅览、新书展示、学术交流、项目研讨等功能区域。馆舍功能齐全、设施先进,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,配备了中央空调、自助借还机、电子书借阅机、瀑布流借阅机、大数据分析展示屏、智能送书车、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等先进设备。

       图书馆流通阅览区周一至周日8:00—22:00开放,考研学习室周一至周日7:00—22:30开放,电子文献资源全年每天24小时开放。近年来师生进馆量、图书流通量、数字资源使用量都不断攀升,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文献保障服务功能。

       一、丰富的文献资源,服务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

       图书馆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,全面落实意识形态领域主体责任,在资源建设中严格把关。建立健全了与教学、科研、学科建设发展相适应,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互为补充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。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157.2万册,电子图书139.2万册,生均年进书量4册以上。现有自购、共建、共享中外文数据库72个,是湖南省高校图书馆成员馆单位、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共享单位。

       二、智慧化管理系统,提升服务工作质量与效能

       图书馆积极推动智慧图书馆建设,实现了读者服务全网络、全终端、全资源的深度融合,满足了师生读者多样化、个性化的需求。智慧门户、移动图书馆、微信图书馆等多渠道的网络服务,实现线上书目查询、图书预约续借、电子资源使用、读者智能推荐、信息资源共享及资源利用分析等功能,让读者可以实现无障碍、横跨时空的资源共享服务。自助借还机、电子借阅机、大数据分析展示屏等信息化设备,提高了师生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便捷性,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。

       三、多元化服务体系,满足师生读者个性化需求

       图书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专业的人才资源,不断拓展和深化服务。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,提供助力学生成长的学业帮扶、考研辅导、信息素养提升、阅读学分认定、勤工助学、社会实践等学习支持服务;提供助推学科建设的文献传递、参考咨询、课题研讨、论文查重、查收查引等科研支持服务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教育厅、省高校图工委举行的“一校一书”阅读活动,常态化开展图书知识挑战赛、数据库检索大赛、数据库利用培训等活动,内容丰富多彩,形式多样新颖,大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,培育学生读书的良好习惯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。

       为莘莘学子开启智慧之门,为学校内涵发展添砖加瓦,是图书馆人不灭的信仰和永恒的追求。为建设中国特色、世界先进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,图书馆将以学校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为契机,进一步加强智慧图书馆建设力度,把图书馆建设成为管理科学、业务规范、功能完备、资源丰富的现代化文献信息中心,为学校的教学、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更有力的保障。

邮政编码:410151
馆舍面积:2.2万平方米
传真号码:0731-84098138
纸本馆藏量:149.1万册
馆藏特色:
图书馆简介

湖南信息学院图书馆于1997年正式建馆,2012年新馆建成并投入使用。二十几载沧桑风雨,图书馆从萌芽到壮大再到成熟,始终坚持“读者至上,服务育人”的理念,不骄不躁,一年一台阶,走出了一条既符合校情,又顺应时代,更切合读者需要的康庄大道,为万千学子插上腾飞的翅膀,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坚实的保障。

图书馆馆舍面积2.2万平方米,阅览座位3748个,设有流通阅览、新书展示、学术交流、项目研讨等功能区域。馆舍功能齐全、设施先进,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,配备了中央空调、自助借还机、电子书借阅机、瀑布流借阅机、大数据分析展示屏、智能送书车、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等先进设备。

图书馆流通阅览区周一至周日8:00—22:00开放,考研学习室周一至周日7:00—22:30开放,电子文献资源全年每天24小时开放。近年来师生进馆量、图书流通量、数字资源使用量都不断攀升,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文献保障服务功能。

一、丰富的文献资源,服务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

图书馆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,全面落实意识形态领域主体责任,在资源建设中严格把关。建立健全了与教学、科研、学科建设发展相适应,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互为补充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。截止到2022年12月,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149.1万册,电子图书139.2万册,生均年进书量4册以上。现有自购、共建、共享中外文数据库68个,是湖南省高校图书馆成员馆单位、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共享单位。

二、智慧化管理系统,提升服务工作质量与效能

图书馆积极推动智慧图书馆建设,实现了读者服务全网络、全终端、全资源的深度融合,满足了师生读者多样化、个性化的需求。智慧门户、移动图书馆、微信图书馆等多渠道的网络服务,实现线上书目查询、图书预约续借、电子资源使用、读者智能推荐、信息资源共享及资源利用分析等功能,让读者可以实现无障碍、横跨时空的资源共享服务。自助借还机、电子借阅机、大数据分析展示屏等信息化设备,提高了师生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便捷性,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。

三、多元化服务体系,满足师生读者个性化需求

图书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专业的人才资源,不断拓展和深化服务。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,提供助力学生成长的学业帮扶、考研辅导、信息素养提升、阅读学分认定、勤工助学、社会实践等学习支持服务;提供助推学科建设的文献传递、参考咨询、课题研讨、论文查重、查收查引等科研支持服务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教育厅、省高校图工委举行的“一校一书”阅读活动,常态化开展图书知识挑战赛、数据库检索大赛、数据库利用培训等活动,内容丰富多彩,形式多样新颖,大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,培育学生读书的良好习惯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。

为莘莘学子开启智慧之门,为学校内涵发展添砖加瓦,是图书馆人不灭的信仰和永恒的追求。为建设中国特色、世界先进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,图书馆将以学校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为契机,进一步加强智慧图书馆建设力度,把图书馆建设成为管理科学、业务规范、功能完备、资源丰富的现代化文献信息中心,为学校的教学、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更有力的保障。

湖南信息学院图书馆
建馆年份:1997年
联系电话:0731-84098069
电子邮件:chenjiaxin@hnuit.edu.cn
通信地址: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毛塘工业园湖南信息学院图书馆
邮政编码:410199
馆舍面积:17128平方米
纸本馆藏量:1572623册
馆藏特色:图书馆根据学校学科、专业建设及师生阅读的需求,征求二级学院、教研室、学生意见,以智能采选系统为手段,以线上线下订单为依据采购图书,形成了以文学、工学、经济学、管理学为主,其它学科为辅,多学科、多层次的馆藏体系。
图书馆简介

       湖南信息学院图书馆于1997年正式建馆,2012年新馆建成并投入使用。二十几载沧桑风雨,图书馆从萌芽到壮大再到成熟,始终坚持“读者至上,服务育人”的理念,不骄不躁,一年一台阶,走出了一条既符合校情,又顺应时代,更切合读者需要的康庄大道,为万千学子插上腾飞的翅膀,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坚实的保障。

       图书馆馆舍面积1.7万平方米,阅览座位3748个,设有流通阅览、新书展示、学术交流、项目研讨等功能区域。馆舍功能齐全、设施先进,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,配备了中央空调、自助借还机、电子书借阅机、瀑布流借阅机、大数据分析展示屏、智能送书车、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等先进设备。

       图书馆流通阅览区周一至周日8:00—22:00开放,考研学习室周一至周日7:00—22:30开放,电子文献资源全年每天24小时开放。近年来师生进馆量、图书流通量、数字资源使用量都不断攀升,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文献保障服务功能。

       一、丰富的文献资源,服务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

       图书馆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,全面落实意识形态领域主体责任,在资源建设中严格把关。建立健全了与教学、科研、学科建设发展相适应,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互为补充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。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157.2万册,电子图书139.2万册,生均年进书量4册以上。现有自购、共建、共享中外文数据库72个,是湖南省高校图书馆成员馆单位、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共享单位。

       二、智慧化管理系统,提升服务工作质量与效能

       图书馆积极推动智慧图书馆建设,实现了读者服务全网络、全终端、全资源的深度融合,满足了师生读者多样化、个性化的需求。智慧门户、移动图书馆、微信图书馆等多渠道的网络服务,实现线上书目查询、图书预约续借、电子资源使用、读者智能推荐、信息资源共享及资源利用分析等功能,让读者可以实现无障碍、横跨时空的资源共享服务。自助借还机、电子借阅机、大数据分析展示屏等信息化设备,提高了师生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便捷性,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。

       三、多元化服务体系,满足师生读者个性化需求

       图书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专业的人才资源,不断拓展和深化服务。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,提供助力学生成长的学业帮扶、考研辅导、信息素养提升、阅读学分认定、勤工助学、社会实践等学习支持服务;提供助推学科建设的文献传递、参考咨询、课题研讨、论文查重、查收查引等科研支持服务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教育厅、省高校图工委举行的“一校一书”阅读活动,常态化开展图书知识挑战赛、数据库检索大赛、数据库利用培训等活动,内容丰富多彩,形式多样新颖,大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,培育学生读书的良好习惯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。

       为莘莘学子开启智慧之门,为学校内涵发展添砖加瓦,是图书馆人不灭的信仰和永恒的追求。为建设中国特色、世界先进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,图书馆将以学校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为契机,进一步加强智慧图书馆建设力度,把图书馆建设成为管理科学、业务规范、功能完备、资源丰富的现代化文献信息中心,为学校的教学、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更有力的保障。

邮政编码:410151
馆舍面积:2.2万平方米
传真号码:0731-84098138
纸本馆藏量:149.1万册
馆藏特色:
图书馆简介

湖南信息学院图书馆于1997年正式建馆,2012年新馆建成并投入使用。二十几载沧桑风雨,图书馆从萌芽到壮大再到成熟,始终坚持“读者至上,服务育人”的理念,不骄不躁,一年一台阶,走出了一条既符合校情,又顺应时代,更切合读者需要的康庄大道,为万千学子插上腾飞的翅膀,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坚实的保障。

图书馆馆舍面积2.2万平方米,阅览座位3748个,设有流通阅览、新书展示、学术交流、项目研讨等功能区域。馆舍功能齐全、设施先进,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,配备了中央空调、自助借还机、电子书借阅机、瀑布流借阅机、大数据分析展示屏、智能送书车、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等先进设备。

图书馆流通阅览区周一至周日8:00—22:00开放,考研学习室周一至周日7:00—22:30开放,电子文献资源全年每天24小时开放。近年来师生进馆量、图书流通量、数字资源使用量都不断攀升,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文献保障服务功能。

一、丰富的文献资源,服务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

图书馆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,全面落实意识形态领域主体责任,在资源建设中严格把关。建立健全了与教学、科研、学科建设发展相适应,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互为补充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。截止到2022年12月,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149.1万册,电子图书139.2万册,生均年进书量4册以上。现有自购、共建、共享中外文数据库68个,是湖南省高校图书馆成员馆单位、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共享单位。

二、智慧化管理系统,提升服务工作质量与效能

图书馆积极推动智慧图书馆建设,实现了读者服务全网络、全终端、全资源的深度融合,满足了师生读者多样化、个性化的需求。智慧门户、移动图书馆、微信图书馆等多渠道的网络服务,实现线上书目查询、图书预约续借、电子资源使用、读者智能推荐、信息资源共享及资源利用分析等功能,让读者可以实现无障碍、横跨时空的资源共享服务。自助借还机、电子借阅机、大数据分析展示屏等信息化设备,提高了师生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便捷性,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。

三、多元化服务体系,满足师生读者个性化需求

图书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专业的人才资源,不断拓展和深化服务。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,提供助力学生成长的学业帮扶、考研辅导、信息素养提升、阅读学分认定、勤工助学、社会实践等学习支持服务;提供助推学科建设的文献传递、参考咨询、课题研讨、论文查重、查收查引等科研支持服务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教育厅、省高校图工委举行的“一校一书”阅读活动,常态化开展图书知识挑战赛、数据库检索大赛、数据库利用培训等活动,内容丰富多彩,形式多样新颖,大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,培育学生读书的良好习惯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。

为莘莘学子开启智慧之门,为学校内涵发展添砖加瓦,是图书馆人不灭的信仰和永恒的追求。为建设中国特色、世界先进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,图书馆将以学校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为契机,进一步加强智慧图书馆建设力度,把图书馆建设成为管理科学、业务规范、功能完备、资源丰富的现代化文献信息中心,为学校的教学、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更有力的保障。

上一条: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图书馆
下一条: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图书馆
Copyright © 2024 湖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 (www.hnadl.cn)  湘ICP备14009182号-1.
网站总访问量:
今日访问量: